揚子晚報網12月26日訊(記者 張可)從公元11世紀的宋徽宗趙佶,到20世紀的徐悲鴻、傅抱石,歲末之際,南京博物院推出《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歷代花鳥畫迎春特展》。近百件精品時代跨越近千年,勾勒半部中國花鳥畫史,堪稱南博迄今“陣容”最強大的花鳥畫展。展覽位于特展館2樓,將從12月26日持續到2021年3月28日。
展覽中,宋徽宗趙佶的《鴝鵒圖》不可不看。鴝(qú)鵒(yù)就是民間說的“八哥”,性好斗。趙佶筆下的3只八哥,2只正在激烈相斗,1只在一旁觀戰,3只八哥的構圖畫面呈現出一種緊張感,周圍有零散的羽毛飄落,真實地表現了它們之間激斗的情景。畫面中,鳥的毛羽蘸墨絲毛,淡墨渲染,表現出鸜鵒毛羽的濃黑深厚感。松樹的鱗皮用干筆圈出,略施以淡墨。攢聚的松針,是由尖細的筆一根一根地畫出,顯露出松針的穎銳好芒。這幅畫上,還有乾隆的題字“活潑地”,這位清代皇帝還題寫了兩首詩:“鸜鵒飛爭翅跳蕭,急難枝上目如椒。寫情若果通于理,何事助金思滅遼”、“活看哵哵噪枝頭,想像傳真艮岳秋。論世徒悲千載下,童謠早應出乾侯”。
宋徽宗趙佶《鴝鵒圖》
戚繼光抗倭的重要幕僚徐渭、民間傳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被大家稱作“鄭板橋”的鄭燮,還有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光是這些“國民級”的歷代書畫名家的“亮相”,就讓人感受到此次展覽的分量。
齊白石《群蝦圖》
徐悲鴻《立馬圖》
沈周《玉樓牡丹圖》
文徵明《冰姿倩影圖》
鄭燮《托根亂巖圖》
眼下正值歲末,“歲寒三友”是歷代花鳥畫的經典主題,那么戚繼光麾下的“紹興師爺”徐渭是如何表現的?在他的《歲寒三友圖》中,他將松、竹、梅歲寒三友繪于一圖,相互交織,相互映襯。濃墨勾勒山石線條,草草幾筆皴擦出層次,樹枝枯老,但形態生動,雙勾出竹葉,與旁邊的樹、石相映襯。運筆大膽,中鋒側鋒互用,行筆迅捷,有刀砍斧劈之勢;用墨濃淡之間節奏強烈相宜,細節處彰顯功力。
徐渭《歲寒三友圖》
近現代的名家中,傅抱石的《天竹圖》值得一看。據介紹,傅抱石青年時曾有花鳥創作,晚年幾乎不再從事。這幅《天竹圖》純屬迎春遣興之制,筆墨疏放,風格清新。畫中落款的“壬寅正月初三日,開筆寫此”顯示,這幅畫創作于1962年,是當年傅抱石的第一幅作品。
傅抱石《天竹圖》
校對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