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做班主任多年,常會聽到“老師,我沒有。”“老師,是他干的。”這些甩鍋腔調。其實,學生犯了錯誤,當老師的只希望他們坦誠面對勇于承擔。
想起我曾經教過的學生韓同學,有一次上體育課,還沒下課韓同學就一瘸一拐地回到教室,他的腳踝腫了,韓同學說是被李同學絆倒的。我立馬通知家長。經檢查韓同學的右腳骨折,需打石膏在家靜養。別人家的孩子腳受傷是由自家孩子的過錯造成的,李同學的家長深感不安,為表達歉意,特意買了禮品看望韓同學。韓同學的家長執意要求對方賠償醫藥費、誤工費和精神損失費。而李同學卻反駁,說是韓同學自己絆倒的,和自己沒有關系。為此我專程來到韓同學家,與家長溝通,家長質問孩子究竟怎么回事,韓同學抬頭看了看他媽媽,又趕緊低下頭,一口咬定就是李同學絆倒的。當時我注意到,韓同學的眼里充滿了恐懼。
李同學的家長最終支付了對方提出的賠償。作為老師,我深深為李同學的家長鳴不平,韓同學的腳受傷,明明和李同學沒有半點關系,為什么還要承擔不該承擔的責任?
臨畢業時,韓同學低著頭悄悄遞給我一封信。信中還原了那次他“被絆倒”的真相。他說,其實是自己跑得太快,沒注意腳下才被絆倒的,當時因為很害怕被媽媽責罵才說了謊。他坦言,自從發生這件事以后,就不敢看老師的眼神,怕老師瞧不起他,更怕同學瞧不起他,感覺在學校里活得好累。所以,感覺只有把真相告訴老師,心里的那塊石頭才會落地。韓同學怕媽媽訓斥,所以才說謊。原來,事情的真相,和我當時判斷的完全一樣。
每接一個新班,我都會把這個學生說謊的故事作為案例講給學生們聽,并告訴孩子們,不要怕犯錯誤,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長大的,要敢于正視錯誤,選擇逃避,只能輕松一時,今后卻要背負更重的心理負擔。面對錯誤我們要坦誠面對、勇于擔當,我要告訴孩子們,“坦誠面對、勇于擔當”,其實是一種很了不起的人性品格,學會了一生都受益。人生的路很長很長,千萬莫要被“自私膽小”的品性“絆倒”。
文|劉紅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