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既“曬”出了過去一年全省齊心奮斗的“成績單”,也“掛”出了新一年的任務目標和“作戰圖”。“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是一份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省政府工作報告。
一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江蘇過去一年的“成績單”,溫暖又亮眼。
回首過去一年,改革向前,民生向暖。基礎養老金提高了,房貸利率下調了,直接結算范圍擴大……不少民生問題得到有效疏解。翻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連串的“好事”和“實事”落地:“城鎮新增就業143.02萬人”“12類55件民生實事保質保量完成”“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04:1”“新增托位數超3萬個,建成老年助餐點8000余家”……一句句簡短樸實的話語、一串串亮眼的數字,在點滴之處折射出溫暖的“民生溫度”。
回首過去一年,時代脈搏強勁,百姓臉上常掛笑容。從江蘇衛生健康云影像、云檢驗平臺陸續上線,到“‘江蘇醫惠保1號’超500萬人參保”,百姓就醫更便捷;從“高效辦成一件事”年度重點事項辦件超760萬件,到經營主體在冊總量達1463.2萬戶,更多人體會到辦事的高效,發展更強勁……一件件具體實事奏響江蘇發展強音,讓百姓的高品質生活變得更加立體多維、可親可感。
二
“頭等大事”,貴在實干。江蘇新一年的“作戰圖”,暖心又給力。
把群眾的“小事瑣事”當成頭等的大事要事。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改造提升1260個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務的幼兒園;為3萬間中小學教室安裝空調,改善中小學教學環境;新增80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級中醫館,服務基層群眾中醫藥需求;新開工改造700個城鎮老舊小區,推進完整社區建設……許多“好事”“實事”已被鄭重列入今年工作的“計劃書”和“任務圖”,勾畫出新一年的民生畫卷。
把群眾“盼的事”變成政府“干的事”。2025年民生實事在編排過程中通過認真吸收采納各方意見,將部分項目作了優化調整,從中不難看出江蘇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努力提升群眾幸福感的堅定決心。聚焦重點群體就業,首次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業轉移人口、困難就業群體、登記失業青年等群體,分別提出與需求相匹配、與規模相適應的細化目標;聚焦銀發經濟發展,新提出基層適老生活體驗中心全覆蓋、改造提升70個以上高校“銀齡學習中心”……群眾急難愁盼成為政府“計劃本”中要干的事,讓江蘇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干字當頭,是新一年的必選項,也是當下唯一的選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一項項爬坡過坎新成就折射出江蘇發展的實力和韌性,重現的一幕幕攻堅克難奮斗場景是“奮進江蘇”最真實的寫照。一項項新任務亟需每個江蘇人持續奮進,讓我們在新征程上共同期待、共同奔跑,以實干書寫民生溫暖“答卷”!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出品:視評工作室
策劃:黃鳳 時力強
編輯:陳永輝 李舒曼
美編:李學 王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