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全國人大代表、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永聯村建設共同富裕幸福村的故事。聽著吳惠芳如數家珍地介紹村里的情況,總書記笑著對他說:“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把這個路子蹚出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返村后,吳惠芳多次召開黨委會,進一步學習總書記的囑托,努力探索如何蹚出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路。
今年初春,記者來到生機勃勃、草木萌發的永聯村,見證這座水鄉幸福村的發展新圖景。
家門口的新電影院就能看大片
村民點贊鄉村治理“興”答卷
吳惠芳認為,鄉村治理得好不好?村民們不斷提升的獲得感幸福感是最直接的答案。不久前的春節假期,土生土長的“老永聯人”肖燕帶著父母孩子一起在家門口最新建成的村電影院觀看了熱門電影《哪吒2》。與過去需要開車二十幾分鐘去張家港市區看電影相比,如今在家門口就能看大片,影院環境還很舒適,讓肖燕和家里人都不由得點贊。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信用等級最高級A++的社員,肖燕是用自己信用分兌換了電影票,這更讓她樂開了花。
“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我們村的物質條件也不比城里的差。”讓肖燕感到無比自豪的,還有村里越發濃郁的“文藝氣息”。她興奮地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就是文藝愛好者,現在有了美術館、文體館、書畫社等場所和服務,無疑給了大家能在繁忙工作之余陶冶情操,釋放壓力的好機會。有人參加全民運動會,有人參加文藝展演,人人有工作的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用健康向上的文化藝術體育活動豐富業余生活,提升思想覺悟,肖燕是永聯人物質和精神“雙重富裕”的一個縮影。
而一組亮眼的數據,也交出了永聯鄉村治理“興”答卷。過去的這一年來,永聯村實現工農業總收入1631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3.5億元,1.1萬名村民從村集體直接分配收入人均1.7萬元,連續六屆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補短板”“提層次”“拓渠道”
繪出鄉村振興“現代畫”
在吳惠芳看來,建設共同富裕的幸福村,還離不開持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需要引導村民群眾在共建中實現發家致富,在共治中共享平安和諧環境,在共創中共享品質生活。
“這些年來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堅持進一步完善、豐富實踐,特別是把短板進一步補長。”談及此,吳惠芳言語真誠,透露了“大實話”。過去,在永聯,工業是強項,農業、服務業較為薄弱,農業效益不高。
但過去一年,“頭雁”吳惠芳率先下了功夫。不僅調整了永聯村農業的體制機制,還積極通過參觀學習提升技術水平,新建了中央廚房、食品加工廠,改造了農耕文化園。通過聘請外部專家人才,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擴大了種植業、養殖業規模。如今,農業企業效益效率得到了喜人的提升,農產品層次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一二三產更加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在鄉村治理上,吳惠芳著力調整了農民分配辦法和模式;在社區管理上進一步完善了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社員小組長作用,織密服務和管理網格體系。在文明創建上,永聯村加大了學雷鋒工作力度,創建了雷鋒學校、雷鋒小鎮,提倡人人當雷鋒,為“雷鋒精神”注入新時代的永聯內涵。同時,通過調整農民家庭信用體系,對信用等級高的社員拓寬了“信用福利”的應用場景,增強了信用等級高的社員獲得感,讓“好人有好報”得到更加顯著的體現。
履職八個年頭,吳惠芳共提出了超過20條議案建議,多條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代表,這不僅是光榮和自豪,更深刻認識到人大代表是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是沉甸甸的責任。
伴隨小鎮的強勢發展,如今永聯村人口已達2.5萬。除了1.1萬的永聯村村民,還有來自五湖四海在永聯創業、就業的企業員工、經商人員及他們的家屬。今年,吳惠芳把關注的焦點放到了身邊的“新永聯人”。
“我們村就有一批來自天南海北的退休職工,他們來到這里是為了照顧孩子,照看孫子孫女。”吳惠芳注意到,目前的情況下,異地退休養老的職工除自費、參加針對國家提供的針對老年人的基礎免費體檢外,想要進行退休職工的免費體檢,只能選擇回到參保地,即使有的地區允許異地體檢回去報銷,不僅費時費力,有的不得不放棄這一惠民政策。“所以,我建議打通異地退休職工體檢。”同時,細心的吳惠芳還注意到,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對無障礙設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能夠完善無障礙設施的相關標準,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視頻 陳金剛 黃嫻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