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2月3日上午,沿江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聯合水城社區社工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共同開展了“手工元宵享美味志愿結對送溫暖”的元宵節主題活動。為了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沿江街道社工站在全街道招募了多名志愿者參與此次手工制作元宵活動,將制作好的元宵分裝打包好,結對送往街道幾十戶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手中。旨在為低保及低保家庭送去一份來自街道的濃濃關愛與祝福,與低保家庭一起攜手度過一個難忘而有意義的元宵佳節。
活動現場,志愿者中有幾位年輕群體也是第一次包湯圓經驗不足,每個大小都不一樣,包了好幾個才漸漸掌握門道;而那一邊,六十多歲的志愿者張阿姨可謂駕輕就熟,左手放餡右手揉面,包出來的湯圓個個圓潤勻稱。雖然湯圓的大小不一但每一顆湯圓都同樣承載了志愿者們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和祝福。
志愿者們除了現場手作元宵外,每人還親手學習制作一個手工燈籠一同送給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通過社工耐心地講解及制作演示,貼、剪、撕、畫……志愿者們專注地跟著步驟制作小燈籠,儼然一副老工匠的樣子,經過近二十分鐘的努力,大家都交出了滿意的作品。看著自己制作的漂亮燈籠,志愿者李阿姨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說到:“這個燈籠代表著紅紅火火,我希望它的寓意能帶給需要他的人。希望每戶低保家庭越過越好,日子紅紅火火”。
上午大家把剛包好的近千顆手工湯圓整理分裝,下午沿江街道社工站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就馬不停蹄的開始一戶戶上門為轄區低保及低保家庭送上志愿者們的手工湯圓和燈籠。走進85歲的吳奶奶家中,為吳奶奶送上元宵禮盒,向她和家人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并詳細了解了吳奶奶的家庭生活狀況、身體情況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難等,叮囑她和家人注意身體,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街道將一如既往地為困難群眾提供支持和幫扶。
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沿江街道志愿者的團隊凝聚力,提升了沿江街道志愿者的幸福感、獲得感,同時也激發了志愿者的服務熱情,志愿者們紛紛表示將繼續為志愿服務事業貢獻力量,為幸福沿江增添溫度。沿江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精準聚焦困難人群,拓寬志愿服務范圍和受眾范圍,提高志愿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