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2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1日,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走進南大附中,與同學們一同探尋國際友人拉貝與南京的淵源,讓大家在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史實記載中銘記歷史,不忘屈辱,珍愛和平。
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分為三部分。晨會時,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成員,大一學長朱泓安為南大附中全體同學帶來國旗下的演講《和平有我,和平有你》,朱學長與同學們一同回顧了86年前的黑暗歷史并介紹了《拉貝日記》的由來,“《拉貝日記》詳細記錄了日軍燒殺淫掠的暴行,中國人民的傷痛和國際友人艱難救助中國難民的事跡,通過對歷史的還原讓世人見證了南京歷史上的巨大創(chuàng)傷,讓人們得以在文本呈現(xiàn)中進一步觸摸和感受人類歷史上的巨大傷痛。作為當代青年,我們不妨主動接觸、了解、推廣和平理念,主動關(guān)注、參加、做好和平實踐,親力親為,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shè)的燎原之勢擎起星星之火?!?/span>
下午,南大附中30余名學生在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王澤森學長的帶領(lǐng)下,參觀了位于南京市鼓樓區(qū)小粉橋1號的拉貝故居。
“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項目的帶隊老師,南大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陳民教授介紹,團隊成立于2021年,成員覆蓋南大外國語學院本碩博三個學段,團隊足跡遍及國內(nèi)外6座城市,開展和平教育課程與活動30多場,涉及全國10個省份、覆蓋2萬余名青少年。
“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成員、南大外國語學院雷乾昊為南大附中高一年級全體同學們上了一節(jié)微團課。“在清理安全區(qū)的過程中,我們在一些池塘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被槍殺的平民的尸體(其中一個池塘里就有30體),大部分被反綁著雙手,有些人脖子上還掛著石塊。”……通過朗讀《拉貝日記》原文,同學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那段黑暗歲月的可怕,同時被不斷給予國人幫助的拉貝深深感動。
課后,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們要在歷史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明白和平的重要性,要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我今后會多多了解歷史!銘記恥辱,學習更有動力,也能推動國家走向更好的未來”……
《拉貝日記》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顒蝇F(xiàn)場,出版社為南大附中高一各班級贈送了《拉貝日記》。南大附中黨委書記李海燕,校長朱苓上臺接受贈書。
江蘇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戴亦梁指出,“文字是歷史最好的載體之一,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與不同時空的人建立連接。在《拉貝日記》里我們感受到了拉貝偉大的人格力量,他冒著生命危險去記錄下了那些不可饒恕的罪行,他堅定地相信有一天這些罪行可以大白于天下,他做到了!” 戴總編還給同學們送上寄語,“希望同學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能夠始終對和平抱有信念和追求,勇于做歷史的傳播者和參與者?!?/span>
據(jù)悉,今年3月以來,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團委在團市委和團區(qū)委的指導(dǎo)下,依托“雙百共建”工程,以南京大學“尋根性辦學”為契機,與南京大學新生學院團委結(jié)對共建,打造了“學習二十大·南大學長說”大中學思政課一體化項目,聘請南京大學優(yōu)秀大一新生作為附中各支部“校外輔導(dǎo)員”,走進中學課堂、中學社團開展理論學習,并帶領(lǐng)中學生走進南大、走進社區(qū)參加社會實踐。截至目前,參與這項活動的南大學生超過70人次,覆蓋南大附中1500多名學生。
通訊員 咼睿
文字/編輯 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