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南京市教學研究室主辦的“新課標·新課堂”系列研討——南京市“金陵好課堂”校本經驗展示在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舉行,全市各區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到場參與研討,中華附小報告廳座無虛席。
活動主要分為課堂觀摩、專題研討與講座、沙龍分享三部分?;顒右潦迹腥A附小副校長趙愛珍做《兒童問學課堂“問-學-教-評”一體化實施的策略與路徑——“金陵好課堂”建設的校本化表達》講座,講座圍繞“行”與“動”兩個字展開,分享了中華附小兒童問學課堂的行思之路和深化之策。她用清晰明了的導圖式匯報向老師闡釋了學期綱要的制定要點及策略,介紹了學期綱要的架構及內涵,深入淺出地破解了老師們心中的難題。
趙校長介紹,“問-學-教-評”一體化是兒童問學課堂實施過程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要求,并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引領下一種評價方法。它通過對學生之問的梳理和評價,對學習的評價,對教的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來客觀呈現學生在知識體系建構和思維能力發展過程中的整體水平,體現出學科育人的導向。
在第一節觀摩課上,中華附小戴琰老師給每位同學分發了“兒童問學課堂”的重要媒介——問學任務單。任務單貫穿課堂的始終,課前問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課中問,以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引導為目標;課后問,以鼓勵學生遷移運用為方向。
戴老師的課堂由淺入深、步步緊扣,注重學生思維的提升。她圍繞任務一“賞變化景物”,引導學生跟著作家去旅行,學習巴金《海上日出》的寫景奧秘,聚焦第三自然段并思考“巴金是如何把晴天時海上日出的變化寫出來的”,學習后學生可按景物的變化順序描寫景點中某個動態的景物。在戴老師的引領下,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充分展現了新課標之下課堂的新樣態。
第二節觀摩課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裘瑞老師帶來的五年級下冊習作練習課《形形色色的人》。裘老師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共同探討不同人物的突出特點,凸顯學生思考的過程,提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個體的反思與發展。
隨后,游小吳霄老師做《以“同學課堂”研究引領“金陵好課堂”建設的落地與轉化》的講座。全國模范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游府西街小學教師查靜,帶領游小語文教師進行《小語習作“同學課堂”關鍵問題研討》沙龍分享。
持續的“同”推動“學”,真實的“同”活化“學”,和諧的“同”成就“學”。沙龍分享過程中,幾位老師金句不斷。查靜老師指出,小組合作的發起者通常為教師,而“同學”課堂基于學生自我成長的真實需求,主體為學生,他們在群體學習中得到來自伙伴、師長的切實協作,展開自我反思,那么學習也就真正發生了。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倪鳴總結并點評了本次活動。倪特指出,本次活動展示的是學校層面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和研究樣態,她肯定了中華附小和游府西街小學在推進“金陵好課堂“建設中的典型做法和成果,并提醒參與研討的骨干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并不等于教好了這一門課,“教好一門課,就如同跑一場馬拉松。老師作為一名馬拉松的選手,在出發前如果只有對跑步動作的研究,而沒有對賽道全貌了解的話,我們如何確定我們跑出的每一步就是行進在正確的跑道上,而不是在走彎路或者是南轅北轍呢?由此可見,學習綱要的研制就是保證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讓我們到達我們想要去的終點,也就是完成我們課程實施的相關要求?!蹦咛卣f,希望“金陵好課堂”的建設能夠在各區各校確立了教學主張后,從學科本質、學?,F狀等因素去綜合考量,在原有的基礎上去尋求突破,助推這項工作進一步落實。
通訊員 許紅
攝影 羅皞
文字/編輯 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