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艾草青,空氣中除了彌漫著粽子的香味,還飄著一絲清涼的草木香,那是獨屬于端午香囊的香味。近日,南京一中江北新區(qū)教育集團第二小學以回顧端午淵源為契機,以突出傳統(tǒng)習俗為特征,以增強民俗體驗為重點,開展了一次精彩的香包制作活動。
香囊以質(zhì)樸精巧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承載著千百年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是中華民族傳承文明的精致的歷史證物。俗話說:“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自古就有在端午佩戴五彩繩的習俗,《歲時雜記》有載:“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隨后香囊漸漸發(fā)展成為佩香之包。
活動伊始,老師先為同學們介紹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習俗。接著,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如何制作香囊。制作香囊可難不倒喆園學子,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大家紛紛動起小手,將艾葉放進香包里,制作香囊,艾葉的香味流連于指尖。
活動中,孩子們互相幫助,各展所長。不一會,一個個精巧的香包就綁好了。接著,同學們將流蘇掛在綁好的香包上,并貼上美好的祝福語。
制作完成后,同學們或佩戴于手腕,或掛于脖間,互相分享自己制作的香包,熱情洋溢。五彩繩表達的是一種樸素而真摯的祝福,希望佩戴之人平安吉祥,好運常在。
“端午佩香囊,歲歲平安康。”每個香囊承載著快樂健康,浸潤著溫暖好運。在制作艾草包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端午節(jié)、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認知。當孩子們的指尖輕觸那艾草,纏繞著的是醉人的芬芳,而在他們心中,家國情懷也悄然燃起,每一步驟都充滿著對傳統(tǒng)的敬意與熱愛。
來源:南京一中江北二小
編輯:高嘉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