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金卉汪治陸奕聰蘇州報道)江蘇蘇州素有“魚米之鄉”之譽。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7月在蘇州考察時強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當年9月,蘇州出臺《高水平建設農業強市行動方案》,錨定“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重大使命,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蘇州物產豐富,但農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不足1%。面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時代考題,蘇州以傳統農機制造業為基礎,以金融之力促農業向“新”發展,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智慧農業,交出了一份“三農答卷”。
“一粒稻米”構建農業產業鏈
暑熱正盛,在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湖農業”)位于臨湖鎮的大米生產基地,滿目青翠,水稻長勢喜人。
待到秋收時節,金色飽滿的稻穗在機械收割中就會完成脫粒,裝入貨車送往精加工車間,經由烘干、碾磨、拋光等多道智能工序后,裝入特殊設計的包裝中,成為香飄全國的“江南味稻”。
如今發展向好的太湖農業也曾面臨諸多困難:育種播種、谷物采收等環節僅靠人工,費時費力;生產加工方式粗糙,損耗大;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品牌競爭力。
結合企業發展實際,農業銀行蘇州吳中支行通過開展融資融智綜合服務,助力太湖農業實現發展破局。
2021年以來,在農業銀行支持下,太湖農業夯實生產基礎,完成田塊整理1.8萬畝,開挖田間溝渠20.1萬平方米,新建機耕橋30座;通過引進全自動烘干流水線、升級原有碾米設備、改良車間之間輸送管道系統、新建稻谷冷藏保鮮庫等,實現了加工鏈的品質提升;上線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水稻生長科學管理、以銷定產和“一碼”賦能品控追溯。
太湖農業總經理張雪洪說:“經過改造,訂單生產效率提升了30%,綜合降本增效20%。”
同時,經當地農行牽線,太湖農業與蘇州一家公司合作,研發投產“江南味稻”品牌大米數碼印罐和充氮灌裝的專利包裝生產線,實現了大米包裝罐的批量化個性化定制。雙方圍繞“米寶誕生記”文創主題,設計推出系列特色罐裝大米。這一產品在電商平臺上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和好評。
臨湖鎮地處太湖之濱,這片沃土的豐饒,離不開“新農人”的精耕細作,也離不開金融活水澆灌:農發行推出“農業科技貸”“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建設銀行推出“裕農貸”,光大銀行推出“陽光農旅貸”……近年來,當地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臨湖鎮多家特色農產品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為“土特產”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無人農場”拉滿農業科技范
田野不見人,但聞農機響。在水鄉規劃整齊的田野上,時常可見的是自動化農機在開展高速插秧、智能灌溉、聯合收割的場景。
作為江蘇省首個以優質糧油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吳江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無人農場”,將自動化技術運用于水稻種植與新品種實驗中,實現了耕、種、管、收全流程無人操作。
眼下正值水稻拔節孕穗期。往年,蘇州市金牛糧油專業合作社1000多畝稻田的施肥工作需要兩三個干活熟練的農民忙上一個禮拜;如今,在農業銀行蘇州示范區分行的助力下,合作社采購了可載重40斤液體肥的無人機,一天就能施肥300畝,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合作社負責人徐根泉說,在農業銀行的支持下,他計劃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江蘇三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園區內一家集水稻蔬果種植、農副產品配送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自2016年起,示范區分行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企業建成自動化肉類冷鏈加工生產線、食用生鮮農產品安全標準化快檢車間等智能化設施,助其從一家農副產品批發商轉變成“智慧農業領域示范單位”。該企業通過構建蔬菜產業化聯合體,在為周邊農民提供180多個工作崗位的同時,還打通了優質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戶開展蔬菜規模化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
涉農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獲得發展的背后,也有金融機構深耕助力的身影。農業銀行蘇州分行大力支持糧食、蔬菜、水產和生豬“四類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力度,持續增加高質量金融供給。
“千村美居”繪就和美鄉村圖
走進常熟市碧溪街道李袁村,漫步青石板街,農房錯落有致,綠樹成蔭,阡陌井然。近年來,常熟深入開展“千村美居”工作,著力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新房、住新房”成為李袁村村民的共同期待。
今年年初,村民徐文娟為了兒子婚事,申請到了村里翻建新房的批復許可,但是婚禮籌備的開銷和建材預付款讓徐大姐犯了難。了解情況后,農業銀行常熟分行及時為徐大姐發放了30萬元“農房貸”。“房子很快就建成了。農行產品好、服務快,一下子就幫我把最急的事情解決了!”
好產品贏得好口碑。徐大姐熱情地把“農房貸”推薦給街坊鄰居。截至目前,常熟分行已為當地村民累計發放“農房貸”228筆、金額超7000萬元。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當地農業銀行與李袁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黨建與環境整治、村民議事等工作相結合,建設農村“三資”信息管理系統,將村級集體資金聯動監管系統與常熟市農業農村局資產資源、村級財務和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系統“四網融合”,實現項目管理、資金審(核)批、財務管理等功能一體化。
提到農業銀行開發的“三資”管理平臺,李袁村會計袁建強說:“這套系統上線后,我們點點鼠標就可以將集體經濟分紅發到全體村民賬上,既省心又省事。”截至目前,“三資”管理平臺已覆蓋蘇州市7個區縣。
常熟分行扎實推進農戶建檔工作,加快整村信用體系建設,為農戶提供高效、便捷的線上金融服務。目前,該行已建檔行政村231個,為4074戶農戶授信22.7億元、放款1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