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末端,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近年來,淮安市府前街道工農社區黨委始終堅持“平等、自愿、民主、協商”的原則,積極為轄區內居民協調矛盾,努力營造和諧社區,為改善民生、推動社區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建隊伍,強化協商能力。工農社區黨委借助“碼”上議協商議事平臺,在工農社區議事室組建“1+N”基層協商智庫隊伍——即召集人、政協委員、居民代表、黨員代表、三官一律、商戶代表、專家學者等各類相關方人員,充分發揮各類群體在協商議事中的作用,強化社區協商議事能力。同時全面推進社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志愿者隊伍進程,以網格為單位組建協商議事志愿者隊伍,促進社區協商議事工作全面進步。
聽民“聲”,關注“家長里短”。“我年紀大了,做不了飯嘍,我不會手機點餐,周圍有沒有送餐上門的呀?”“我身體不好,有沒有離家近康復訓練的場所呀?”“我住的房子屋頂漏水,請你來看看呀”……社區黨委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履職目標,堅持主動深入基層才是聽取和反映社情民意是踐行協商民主的重要方式,通過“拉家常”方式收集社情民意,耐心傾聽人民群眾的心里話,梳理出那份真切的“需求清單”,為開展協商議事活動的選題做好基礎。
解民憂,讓“民聲”落地有聲。社區黨委對照“需求清單”,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在工農社區議事室內將民生訴求“擺上桌”,大家積極建言獻策,坐下來“議一議”。目前已協商幫助推動解決華都公寓停車位重新劃分、電動車飛線充電、燃氣安全排查、樂園步行街窨井蓋維修、落水管破損、建設幸福食堂、缺少殘疾人康復訓練場所等多場痛點、堵點民生問題。“看到社區食堂開到自己家門口的時候,內心無比喜悅,不僅可以吃到便宜可口的飯菜,還能享受這里帶來的溫暖”魏老爹激動地說。工農社區黨委緊緊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于去年12月份建成工農社區幸福食堂,解決高齡、獨居老人就餐難問題;結合醫養結合站點,打造棋牌區、記憶區、書畫區、日間照料、康復訓練、舞蹈室、愛心理發等工作室,聚焦“家門口”式養老,進一步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數;在關心“一老一小”上延伸到“一老一小一殘”,新建融樂家園殘疾人之家,積極推動殘疾人提高生活、工作技能,完善我轄區內殘疾人集中托養、康復、就業、培訓、文體娛樂等各項服務。
難題“議一議”,民心“聚一聚”。府前街道工農社區黨委將繼續依托“碼”上議平臺,推進“碼”上議與基層社會治理融合融通、相互賦能,持續聚焦民生實事,著力提升協商質量。將矛盾和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繼續深挖公共空間、改善居民環境,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助推城市精細化管理,解決一件件群眾急難愁盼的操心事,把惠民生、順民意、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把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變成“最美零距離”。
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