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奧運之年”。這一年,淮安市淮陰區教體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引領下,始終堅持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著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著眼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以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開拓體育發展新空間,構建體育發展新思路,向著體育強區新藍海劈波斬浪。
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要新空間
“如今在淮陰區,隨處可見的健身公園、口袋公園,只要想健身,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很多適合運動的場地。”市民杜雪家住淮安市淮陰區王家營街道西壩社區,每天晚飯過后,步行幾分鐘就到了國聯西壩體育公園,“想踢足球,有足球場;想跑步,有塑膠跑道,想跳廣場舞,也有跳舞場地,想健身去哪兒都行。”高規格、均等化、普惠性的健身場所,讓市民開始主動獲取更為新潮、健康的生活方式。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是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健身活動的重要陣地,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淮陰區順應新時代群眾健身新需求,以更好解決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為著力點,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確保健身設施“有沒有”問題得到逐步破解,健身場所數量大幅增加;健身設施“好不好”問題加快改善,健身設施質量穩步提升;體育場館“開不開”問題得到有效應對,場館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圍繞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需求,投入資金1.1億元,合理優化空間布局,提檔體育設施。2024年以來,新改擴建體育公園(廣場)12個,健身步道40公里,累計新增體育場地面積22.94萬平方米。截至目前,淮陰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16平方米,增幅居全省前列。
優化頂層設計持續強化體育人才培養新思路
9月10日傍晚,隨著夜幕降臨,在漁溝鎮的文化廣場上,伴隨著激情的音樂,愛好健身的村民在體育網格員的指導下,和姐妹們一起跳著廣場舞,感受著運動帶來的歡暢。傍晚時分的文化廣場成為群眾的“健身房”,健步走、太極拳、廣場舞等各種體育健身運動吸引了上百名村民的參與。該鎮體育網格員陳達告訴記者:“每天我的健身隊伍,都有幾十名村民參加,從晚上7點到9點,鍛煉的人不斷,主要是指導她們的鍛煉動作,達到科學健身的目的。”
什么是體育網格員?他是淮陰區教體局賦予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新身份”,由愛體育、懂健身、會組織、扎根鄉村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骨干組成。今年來,淮陰區以“保基本、廣覆蓋、均等化”為原則,按照“一二三四五”的總體思路,即堅持體育強區“一個目標”,圍繞省“全民健身強基工程”試點區和創建全國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兩項任務”,組建體育網格員、體育指導員、體育輔導員“三支隊伍”,構建組織管理、經費保障、器材維護、評估考核“四種機制”,強化體育+黨建、體育+衛生、體育+教育、體育+院校、體育+文旅“五個融合”,積極推動政府將全民健身相關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列為民生實事項目,定期召開“全民健身強基工程”試點工作聯席會議,牽頭財政、住建、文廣旅、鎮(街)等部門常態開展督查督辦。
深度布局 推動體育強區建設新藍海
隨著體育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強體質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全民健身在淮陰區蔚然成風。完善優化健身場地設施“硬件”,為市民就近健身鍛煉提供場地便利;打造品牌賽事,把賽事活動辦到百姓身邊,多層級、多節點的全民健身資源布局,打造更貼近市民的健身場景,讓體育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群眾的體育需求是多元化、個性化的。要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在做大增量的同時不斷優化健身設施功能和布局,打造全民健身新空間、新載體,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淮陰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偉偉如是說。
2024年3月,淮陰區政府、區教體局主辦的“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區)專題培訓會順利召開,進一步調動全區人民開展健身運動的積極性,推進淮陰區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區)創建工作;6月,江蘇省體育組織管理項目一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再培訓在淮陰區舉辦,來自全區13個鎮(街道)的5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參加了培訓;8月江蘇省“全民健身強基工程”在淮陰區召開試點工作中期交流會,交流學習好的經驗做法,梳理研究破解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推動試點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淮陰區緊緊圍繞省“全民健身強基工程”試點任務和全國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區)創建兩項工作,“補短板”“鍛長板”,加大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力度,推動行政村(社區)體育網格員全覆蓋,激發基層體育組織活力。目前,全區共有體育社會組織60多個,體育網格員26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3300余人,實現村村有健身團隊,村村有體育賽事。值得一提的是,淮陰區特聘火爆出圈的馬頭鎮“小李書記”作為體育網格員形象代言人,深受群眾歡迎。
目前,淮陰區向市體育局爭取配套撥付近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體育設施建設。區財政按不低于省補助資金1:1的比例,配套強基工程經費104萬元。區教體局安排資金26萬元,專項用于體育網格員隊伍建設。每個鎮(街)均安排專項經費,打造體育健身示范村4個以上。259個行政村(社區)積極籌措資金,村村均有品牌體育賽事。
吹響體育強區的號角,淮陰區全民健身在“量”和“質”上都經歷了多次換擋升級。一個個便民利民的“15分鐘健身圈”陸續建成,為全民健身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一批運動場所見縫插針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間的“邊角余料”正成為全民健身的“金角銀邊”。
火熱的夏天,健身成了火熱的話題。用汗水澆灌夢想,全民健身正在引領淮陰百姓奔跑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劉東 劉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