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鐘,敲響奮進的旋律;信仰如火,點燃熱血的青春。為進一步加強館校合作,11月12日下午,“雨花思政——信仰的種子”館校協同育人項目分享會在南京大學附屬中學隆重召開,南京教育系統各區和直屬學校代表、56所省市思政育人特色學校代表齊聚一堂,400余名大中小學師生代表共上一堂大思政課。活動從青少年視角出發,以情景演繹、思政演講、分享感悟等形式,呈現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攜手南京市教育局思政育人成果,引導全市青少年傳承弘揚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為“雨花思政”教育品牌注入新活力。
今年7月1日起,“雨花思政——信仰的種子”系列活動以“我是信仰傳承人”校園行、《信仰的力量》云端微課程、主題作品征集、紅色研學等多樣化形式,聯動家、校、社多方力量,走進20余所中小學校,覆蓋全市12個區,直接參與學生近萬人,打造形成有理論深度、教育力度、情感溫度的雨花臺特色館校協同育人品牌。
從1926年到1949年,無數共產黨人在雨花臺殉難。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的179位烈士,大多家境優越且受過良好教育,他們為何投身革命,并勇于犧牲?
南京藝術學院的同學通過情景演繹,與雨花英烈袁咨桐、惲代英“穿越時空”展開心靈對話,探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投身革命、不惜犧牲的雨花英烈之初心。
《跨越時空的對話》
當代青少年從英烈的熱血奮斗中接過信仰火炬,并在新時代將其燃燒得更旺,展現出信仰力量跨越百年的傳承。
張浩導演
中宣部宣傳文化思想青年英才、紀錄片《致未來書》《雨花忠魂》總導演張浩,分享了《雨花忠魂》創作體會。張浩導演從文藝創作者的視角,結合在創作過程中挖掘到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獻,講述了雨花英烈鄧中夏在探索報國救民道路的實踐中不斷求索,最終選擇并接受馬克思主義,確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的崇高信仰的故事,引發現場同學的深入思考。
任華軼先生
雨花英烈親屬代表,任天石烈士家屬任華軼先生現場講述《紅色信仰的播種者——任天石》。任天石曾說:“做個醫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須救國”,棄醫從戎,投身革命事業,任天石“利社會、利國家、利天下”的革命精神不僅影響著他的家人和后輩,也激勵著現場每一個人。
系列活動在青少年中掀起爭當“信仰傳承人”的熱潮,雨花英烈的信仰之光,穿越時空,照耀在每一位青少年的心靈深處。同學們通過紅色短劇、宣講、情景演繹、征文、書畫等形式,與雨花英烈產生情感共鳴,將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融入個人成長。
優秀作品頒獎
今年4月開始,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和南京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強國復興有我我是信仰傳承人”作品征集活動,并聯動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搭建融媒體平臺、開設專欄,累計收到近2000份線上投稿作品。專家評審團圍繞作品主題、展現形式、內容創新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評選出視頻、書畫類優秀作品各20份,征文類優秀作品22份,小作者們將“我”融入紅色故事,用獨特的視角講述自己對于雨花英烈故事的理解,充分展現了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昂揚風貌。
活動現場公布了作品評選結果,并為獲獎的學生代表頒發了證書。
參與視頻征集、書畫征集、校園行活動的小代表們以及南京市銀城小學、南大附中的同學們在《向光而行》節目中分享感想,鼓勵更多同學通過學習與實踐,傳承弘揚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將理想信念深植于心,用汗水澆灌成長之路,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
教案征集作品頒獎
此次活動還吸納中小學資深德育教師加入雨花思政教學體系,開展“雨花思政——我是信仰傳承人”主題德育教案征集活動,成立專家評審團,圍繞弘揚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青少年德育知識點、教學思路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評選出“雨花思政——我是信仰傳承人”教案金獎5名、銀獎15名,并形成一套內容充實的精品教案集。活動現場,還正式公布了由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與南京市教研室共同開發的16節《傳承》標準化教案及配套視頻微課,未來雨花臺將依托系列教案,為教師上好德育課程提供有力支撐,推動紅色教育真正走進“思政小課堂”。
雨花英烈曾用奮斗與犧牲譜寫“未來之夢”,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大國工匠、道德模范等奮斗者參與創造、見證繁榮、推動進步,以責任和使命助力祖國蓬勃發展。
活動現場,特別邀請了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紫金山實驗室6G關鍵技術攻關團隊核心成員、“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紫金山實驗室課題聯合負責人、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川教授帶來思政演講《用奮斗點亮青春》,他結合校友成貽賓烈士勵志學習的故事以及自己立志報國、奮斗拼搏的青春故事,激勵同學們接好時代發展的“接力棒”,以報國為志,以科技為翼,用不懈的奮斗鑄就璀璨青春。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好人、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韓舒也來到現場,分享開拓創新的故事,寄語青少年繼承雨花英烈遺志,汲取信仰力量,追求夢想、努力奮斗。課堂分享中同學們表達了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決心。
無數平凡英雄的拼搏奮斗,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凝聚了“強國復興有我”的奮進之力,激發了億萬人民“一起向未來”的信心與力量。理想唯有付諸行動才能實現價值,作為青少年,該如何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黨和國家的事業中,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會尾聲,南京大學、南大附中的同學們帶來情景朗誦《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展現傳承與擔當,呼吁銘記先烈,心懷祖國和人民,用實際行動踐行“強國復興有我”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