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是我國第二個“120國家急救日”。這個特殊日子,是因全國各地急救指揮中心的呼吁而特別設立。設立“120國家急救日”,就是為推動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急救工作,全面強化全民急救意識,大幅提升互救能力,確保公眾在危機時刻能夠實現自救互救,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據涵博醫院急診中心負責人介紹,現代急救理念著重強調“第一時間”(4分鐘以內)的緊急搶救,“時間就是生命。”掌握急救技能的“現場第一目擊人”,通過對受害者實施初步急救措施,極有可能減輕受害者的傷殘與痛苦,甚至挽救其生命。從醫學專業視角出發,所謂急救,即在醫護人員抵達前,施救者依據醫學護理原則,利用現場可用物資,為傷病者實施的初步救援與護理。作為醫院急診救治系統的核心指標,院前急救是保障病人獲得最佳康復治療的關鍵路徑。院前急救是極為關鍵的醫學舉措,是對重傷或病患者生命高度負責的深刻體現。
涵博醫院積極響應急救工作的高標準要求,對急診中心展開全面升級改造。更全力投入急救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堅持每月定期開展人員急救能力培訓,涵蓋體能、專業技能與急救裝備操作規范等關鍵領域。急診中心嚴格落實每月集中培訓全體醫護人員的制度,培訓內容聚焦于病人傷病情況的精準判斷、系統體格檢查方法、各類急救措施的科學運用,以及120院前急救職責的深入理解與履行,全方位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應急處置能力。
這位負責人介紹,涵博醫院在院內急救流程制度建設上,構建了一套嚴謹且高效的體系。患者送至急診后,分診護士迅速評估病情,按輕重緩急引導至相應急救通道。針對急危重癥患者,即刻啟動多學科協作救治機制,確保相關專家迅速到位開展聯合搶救。同時,明確各環節操作標準與時間節點,保障救治流程連貫高效。質控環節方面,醫院成立專門的急救質量控制小組,定期對急救工作進行全面檢查與評估。涵蓋急救設備完好率、急救藥品儲備與有效期、醫護人員急救流程執行情況等。通過回顧性分析急救病例,查找問題并及時制定改進措施,將改進效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以此督促醫護人員嚴守急救流程,持續提升急救質量。
據了解,涵博醫院秉持“生命至上,急救有我”,經常開展各類急救主題活動。在院內,持續開展成批傷員救護應急預案演練、心肺復蘇急救演練等,遵循“以演促練、以練促戰”方針,提升醫務人員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能力,確保依法、科學、規范、有序處置。在院外,醫護志愿者深入社區、工廠企業等,開展急救知識科普與技能培訓,通過現場演示與實操指導,助力大眾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增強安全意識,減少意外事件造成的傷害,他們表示,為打造健康滁州,涵博醫院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急救工作的使命與擔當。
涵博醫院教大家學習一些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急救知識:
心肺復蘇術(CPR)
目前,中國心血管病患者數量高達3.3億,院外心跳驟停現象頻發,平均每分鐘約有1-2人出現此類情況,且猝死人群愈發呈現年輕化態勢。
心肺復蘇(CPR)是搶救心臟驟停最有效的方法。這一關鍵急救技術,在心臟驟停時,通過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維持大腦供氧量并推動心臟復跳,旨在心臟驟停后的黃金時段內恢復呼吸與循環,防止腦部因缺氧造成永久性損傷或死亡。
一旦發現有人突然倒地,無反應且呼吸異常,應立即撥打120,并盡快實施心肺復蘇,最佳開始時間是心臟驟停后的四分鐘內。若現場有多人,協同操作能提升急救效率。
操作步驟如下:
1、評估環境,確保安全。
2、檢查患者有無反應,輕拍患者肩部并呼喚。
3、擺放體位,確保患者仰臥于平地上。
4、如患者無反應,頸動脈搏動消失,立即進行胸外按壓。按壓位置為胸骨中下1/3交界處,雙掌重疊,運用肩部力量垂直按壓,每次按壓深度為4~5厘米。
5、開放氣道,提供人工呼吸。注意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異物或嘔吐物,有假牙者應取出。人工呼吸應持續吹氣1秒以上,保證有足夠量的氣體進入并使胸廓起伏。
海姆立克急救法
該方法適用于異物卡喉導致的窒息情況。
對于成人或兒童,如果遇到異物卡喉這種生活中常見的意外,操作步驟如下:
①站在患者身后,雙臂環抱患者腰部。
②一手握拳,拳眼對準患者上腹部(肚臍以上兩橫指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此拳。
③連續快速向內、向上推壓沖擊,持續幾次,直到異物排出。
對于三歲以下的孩子,可采用拍背壓胸法。將孩子面朝下俯臥在膝蓋上,用手掌掌根在孩子的背部進行連續拍擊,并觀察異物是否有排出。若堵塞異物仍未排出,需盡快按壓小孩胸部兩點連線的中間,直到氣管阻塞被解除。
外傷出血包扎
當出現外傷出血時,應根據傷口大小和出血量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
1、對于傷口較小,出血量不多的情況,使用清水或肥皂清潔傷口周圍,用干凈紗布或毛巾直接按壓傷口進行止血。
2.對于傷口較大、出血量較多的情況,可在傷口上方近心端找到搏動的血管,用手指或手掌將血管壓向骨骼進行暫時止血。然后用止血帶或繃帶進行包扎止血,包扎時要注意力度適中,避免過緊影響血液循環或過松導致止血效果不佳。(在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時,應盡快呼叫救援人員或撥打急救電話。盡快將傷員送往醫院,有專業醫生進行進一步的清創、縫合、止血和抗感染治療。)
骨折的急救方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印愛華 通訊員 嚴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