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上午,晚霞情藝術團召開了兩委擴大會。會議應到團委會和藝委會成員26人,有6人因故請假,實到20人。會議由團長劉茂恒主持,副團長徐榮擔任記錄。會議回顧了晚霞情藝術團28年的成長和發展,贊賞已經取得的成績和獲得的聲譽,也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年齡偏老的傾向。為了晚霞情藝術團的可持續發展,會議根據團長、藝術總監和法定代表人劉茂恒的提議,一致同意聘請揚子公司工會剛退休的文體部長、導演和編劇陳鑒接替已經88歲高齡的劉茂恒,擔任晚霞情藝術團的團長和藝術總監,并根據相關程序,逐步完成民辦非企業法人代表的更替。劉茂恒將擔任晚霞情藝術團的榮譽團長和藝術總顧問,繼續參加團里相關的活動。為了減輕劉茂恒的負擔,除了全團的行政和藝術領導工作由陳鑒承擔而外,樂隊的指揮,逐步由牟錫平接替;合唱隊的指揮,逐步由劉貴霞接替。劉茂恒將根據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宜,完成晚霞情藝術團發展創新的平穩過渡。會議要求所有兩委會的干部繼續各司其職,發揮傳統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陳鑒的領導下做好各自的工作。”
2024年8月底、9月初,晚霞情藝術團各個隊,以及市、區、街道的有關方面和相關親朋好友,都收到了這樣一份通報。這個通報宣告了我在晚霞情藝術團的領導崗位上正式退居二線了。
我的一生簡單又平凡。生活軌跡兩個點:故鄉大連和南京大廠;事業軌跡兩個里程碑:1955年學校畢業到永利寧廠,1998年在南化公司退休加入晚霞情藝術團。
由于個人的愛好和長期實踐,我成為南化公司企業文化的骨干份子和大廠地區資深的群眾文藝活動戰士。退休后,又參與組建了“晚霞情藝術團”,承蒙大家的擁戴,擔任團長、藝術總監、指揮,長達26年之久,它占據了我一生將近三分之一的時光,成為記載我人生里程最長的篇章。使我的晚年生活,像絢麗的晚霞一樣,燦爛和多彩。
晚霞情藝術團,是一個由大廠地區各大企業退休的文藝骨干為主體組合的民間群眾藝術團體。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從40多人的夕陽紅合唱團,成長為200多人的晚霞情藝術團,并組建了舞蹈隊、服飾隊和編制比較齊全的管弦樂團和民族樂隊。從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群眾文藝團隊,發展成為省市知名的優秀群文團隊。團內大部分成員都經過大工業的熏陶,傳承了工人階級特有的良好品格和作風。
▲運動會大型團體操《燦爛明天》,2012年
談起晚霞情藝術團的成長和發展,有人回顧她豐富和推動了南化公司二萬多離退休職工的群眾文藝活動,受到中國石化集團和省、市總工會的表彰。
▲南化公司80周年廠慶歌會,2014年
有人贊賞晚霞情藝術團20多年來,在國際、國內、省、市、區主辦的各類比賽中屢獲殊榮,榮獲金獎92個、銀獎25個、銅獎22個、優秀組織獎13個、單項獎若干個,并被江蘇省選定為全省首批優秀文化團隊培育對象,連年被評為南京市五星級群眾文藝團隊,成為省市知名的明星群文團隊。
▲新加坡國際華人管弦樂大賽成人B組弦樂四重奏金獎,2016年
▲首屆長三角旅游合唱節金獎,2023年
而我認為晚霞情藝術團最值得稱頌的是,從2015年起,每兩年就推出一整臺切合主題的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進行公益演出,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歷史的旋律》,2015年
▲《長征組歌》,2021年
一個民間的中老年文藝團隊,獨立地完成百人以上規模的交響大合唱,而且全部由本團大型的管弦樂隊按照規范的總譜進行伴奏和演出,10年連續推出五場,選配和編寫歌曲及配器總譜近70首,這樣的規模和速度,在國內也是不多見的。
我經常思考,在晚霞情藝術團這個民間群眾組織中,擔任所謂“掌門人”,竟然長達26年之久,何德何能?歸根到底只有一句話:我把這個團隊當成了我的“家”。全身心地把我的余生寄托給晚霞情,奉獻給晚霞情,承載起一個當“家長”的責任。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完全無私地操勞,真心實意地待人,真誠公平地處事,以身作則的行動,數年如一的堅持,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擁戴。我把自己數十年企業文化實踐和積累的藝術才干,無償的、誨人不倦地傳授和分享給全團需要的人。同時,自己也不斷地學習和補充新鮮的營養。在付出的同時,也換來了充實的晚年生活和相對健康的身心,延緩了思維的退化和衰老的速度,雖已進入米壽高齡,還能完成一場音樂會的排練和指揮。
伴隨我人生全過程的有三個生命:一是政治生命,從1982年4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已經42年;二是藝術生命,從1958年參加“永利寧廠合唱團”擔任手風琴伴奏,融入企業文化至今,已經66年了;再一個是我的肌體生命,已經邁入米壽年華。生理壽命雖然進入了風燭殘年,但是在政治生命和藝術生命的驅動下,仍然在頑強地運轉著、延續著……
我慶幸我的一生,有三個“家庭”:一是生活的家庭,從父母到子女,給了我天倫之樂;二是事業的家庭:在南化公司成長奮斗42載,經歷了11個崗位,從進廠時的一名見習工長到退休時的廠處級干部和高級工程師,奉獻了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時光和能量,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篇章;第三個是藝術的家庭:退休后參加和組建了“晚霞情藝術團”這個大家庭,作為一名領頭人,跟喜歡的人干喜歡的事,在公共文化戰線上,奉獻了余熱,贏得了組織和社會的贊許,也換取了快樂和健康。
一個平凡的人,有如此充實又有意義的人生,值了。
作者:劉茂恒(南化退休職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