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燈下,他們刀光剪影除頑疾;獻血臺前,他們熱血丹心獻愛心。為緩解臨床用血緊張,2月21日下午,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外科黨總支/外科分工會聯合江蘇省血液中心共同發起無償獻血活動,得到干部職工積極響應。腫瘤外科、手術室、等科室的醫生護士紛紛擼起袖子獻血,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也積極參與奉獻愛心。
活動當天,雖然春寒料峭,但江蘇省腫瘤醫院會議室卻暖意融融。25名干部職工積極響應號召,踴躍報名參加獻血,共獻血6500ml。他們中有剛下手術的醫生護士,也有利用休息時間特意趕來的行政人員;有多次獻血的“老將”,也有初次上陣的“新兵”。大家紛紛表示,作為醫務工作者,更能體會到血液對患者的重要性,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緩解用血緊張貢獻一份力量,為生命接力。
腫瘤普外科主任李剛是這次無償獻血活動的最初發起者。下午3點多,趁著兩臺大手術的間隙,短袖手術服外披著一件大棉襖,他就趕來獻血了。抽血的同時,他還在用手機處理工作。他所在的普外科,胃腸、肝膽胰脾手術都是四級以上的高難度高風險手術,需要充足的血液保障。春節后,我們感覺到臨床供血緊張。最初我只是想在普外科的兩個黨支部發動醫生護士獻血,很快得到了江蘇省血液中心和醫院普外科干部職工的積極響應;醫院黨委、外科黨總支部也高度重視,分別做了動員,很多其他部門的同事也加入到獻血隊伍中來。外科黨總支書記李明和分工會主席王梅香一直現場組織保障,ICU的馬曙亮主任和兩位護士長都帶頭獻血。
腫瘤普外科主任李剛獻血
外科黨總支書記李明現場組織保障
獻血”老將”13次獻血累計5000毫升
在眾多獻血者中,有一位特別的老師名叫徐帥俠,她是醫院信息中心的工程師,今年41歲。她的獻血故事始于18歲,那一年,她第一次勇敢地伸出了手臂。至今,她已經獻血13次,除了第一次獻血是200ml,其它每次獻血都是400ml,至今累計獻血量達到5000ml。當被問及為何堅持獻血時,徐帥俠回憶說:“之前聽說我姨媽生孩子大出血,因為缺少血液供給九死一生。很多人都擔心獻血會傷害自己身體,其實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大家都來獻血就能多挽救一些生命。”對她來說獻血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每次單位組織獻血她都會積極報名。
信息中心徐帥俠工程師(左)
乳腺外科兩位女醫生李麗和惲文,手術臺上默契配合,獻血現場,她們也一起擼起了袖子。李麗副主任醫師今年41歲了,上一次獻血還是在20年前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獻血200毫升,因為比較纖瘦,她的身體當時出現過不適反應。她的愛人雖然沒有學醫,受她的影響已經獻了10次血,累計獻血3000多毫升。李麗多次申請獻血,也經常陪愛人去獻血,但是因為體重不達標一直沒有獻血成功,這次體重達標的她終于達成了20年的心愿。李麗說,“獻血對身體無害,卻能治病救人。有了充足的血液,我們就能救助更多的人。體重達標后,我會繼續獻血,也會動員更多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來獻血。”
乳腺外科醫生李麗(中) 乳腺外科醫生惲文(右)
孫玉勤是醫院的新員工。今年1月剛來報到,2月份就加入了獻血行列。27歲的仲爭是胃腫瘤外科的一名男護士,這是他第二次參加獻血。盡管有過一次獻血經驗,但當他再次坐在采血椅上看著針頭時,依然忍不住緊張地攥緊了拳頭。他笑著說:“其實我還是有點怕的,但想到這些血能救人,就覺得特別值得。”作為一名腫瘤科的護士,仲爭每天都能感受到患者對生命的渴望,也更能理解血液對病人的意義。
護理部孫玉勤
胃腫瘤外科仲爭護士(右)
生命無價,血液有情。省腫瘤醫院醫務人員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傳遞了獻血救人的正能量,希望更多的健康人群參與到獻血隊伍中來,緩解臨床供血緊張,為更多危重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通訊員 吳夢然 胥林花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