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親友邀我去一家山野民宿小聚。我尋思著,這鄉野民宿做出來的菜,咋能有多火?嘿,結果,我們光等餐就等了兩小時!好在大家久別重逢,聊天聊得熱火朝天,倒也沒有覺得等待有多么煎熬。
正說著,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鄉下土菜陸續上桌。在深圳工作的老表瞅見新上一盤菜,問:“這是啥菜?”五十來歲的女服務員有點局促,回了句:“丁翠香!”大家定睛一看,那盤子里,翠綠的薺菜切成細絲,和剁碎的馬蘭頭拌勻,點綴著金黃花生米,綠中帶金,煞是好看,細嗅還有小磨麻油的清香。老表拍手稱贊:“這菜名起得妙!”
接著。又一盤菜端到在杭州工作的侄女跟前。只見白嫩的冬筍煨著噴香火腿,上面一小撮青翠芫荽,就像給這碩大的湯盆,畫了道青色眼線,瞬間,桌面上飄蕩著裊裊春意。侄女趕著問:“這又是啥菜呀?”還是那服務員,張口就來:“丁翠香!”侄女一臉疑惑:這民宿起菜名有點隨意啊。
菜不緊不慢地上著。這時,一缽青陽特產“鱉鱉蛋煮甜酒”上桌,桐城來的侄媳婦又問:“這又是啥菜?”服務員大著嗓門回應道:“丁翠香!”這道菜咋能叫“丁翠香”,分明是“鱉鱉蛋煮甜酒”嘛!我趕緊站起糾錯。服務員臉一紅,有些靦腆地嘟囔道:“我就叫丁翠香!”
正巧店長巡視到這里,趕忙過來道歉。原來是正月鄉間民宿太忙,客人天天爆滿,服務員連軸轉地忙不過來,鄰居大嬸見此,義務前來幫忙。這位叫丁翠香的大嬸,30多年前,哥哥放“雙響”不慎誤傷了她的耳朵,導致她聽力下降,這才把客人問菜名錯聽成問她叫啥名字了。要不是上甜品露了“餡”,那整桌十多道菜,恐怕都得有一個共同的菜名:“丁翠香”。
這歡聚中的小插曲,逗得親友哈哈大笑,并沒有絲毫責怪的意思。大家在笑聲里,咂摸出那樸素鄉間,鄰里間互幫互助的情誼,正散發出如菜根般的淡淡芬芳。
餐畢,我們這桌人不約而同叫來了那位叫丁翠香的義務服務員,大家起立,對她鞠躬致禮!
作者:張穎慧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