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春,我和老伴在外秦淮河畔“兄妹開荒”,一鍬一鍬地挖掘,一車一車地運來沃土,硬是在一片廢棄的砂礫地上造出一小塊菜地。記得第一次種下的小青菜冒出新芽時,我們像孩子似的蹲在地頭,數著嫩綠的小葉片,心里滿是歡喜。之后,我們種揚花蘿卜,接著種辣椒、西紅柿和茄子,換茬時種山芋、毛豆,越冬后種薺菜、菠菜和萵筍,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地塊雖小,我們卻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好景不長。前些天,有人拿來批文和合同,說這一大片砂礫地已由他承租。不過,見我們純屬退休后尋找樂趣,且造田不易,來人答應將西南角900米開外的一塊地,留給我們繼續耕種。人家現在是地的主人,投資經營天經地義,我們種菜只是找點樂子而已。于是,我和愛人決定收拾那塊邊角地上的磚頭,將原先的沃土轉運過去,重新造田種植。
說實話,荒地種植真不容易,我們先將土地上的磚石移至一邊,接著用洋鎬刨、用鐵鍬挖,用小車一趟又一趟地轉運泥土。之后,我們施基肥,移栽小苗,澆足水。為使小苗異地順利安家,我們還為它們搭建了一個塑料棚子,像照顧嬰兒似的精心呵護。
新菜地雖然比原先小了許多,但經過這番折騰,倒讓我們更加珍惜。老伴說,這就像人生,總要經歷些起起落落,但只要不放棄,總能找到新的希望。是啊,看著這片重獲新生的小菜園,我忽然明白,土地給予我們的不僅是果實,更是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它不僅承載著我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更寄托著我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
如今,那些移栽的蔫頭耷腦的菜苗又打起了精神,春天到了,生命的頑強令人充滿欣慰與期待。
作者:趙培龍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