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3月11日訊 3月10日中午,《孫中山與中華民族發展的新時代——“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辛亥志士后裔與文史學者座談會》在南京中山陵八號東苑賓館舉行。來自北京、南京、上海、蘇州、無錫、山東……泰國等地的海內外辛亥后裔及長三角地區近代史學者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
據了解,此次座談會由南京辛亥粥會、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中華辛亥文化基金會、中華南社學壇、水晶晶南潯·“象牛”后裔上海聯誼會主辦,南京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對此次座談會的召開給予了支持。
座談會伊始,由辛亥后裔代表、孫中山曾外孫王志雄,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口述歷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江蘇省歷史學會會長周新國,南京大學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華濤致辭。 座談會共分三個環節:學者發言環節、博愛團隊及后裔代表發言環節,以及輕松的“擊鼓傳花”環節。
在學者發言中,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院長李恭忠,中華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口述歷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江蘇省口述歷史研究會會長李繼鋒,南京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武黎嵩就“中華民族發展的新時代,中山精神所給予的啟示”做了精彩發言。第一環節主持人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科教授洪小夏。
在博愛團隊及后裔代表發言環節,鄧玉麟孫、中華辛亥文化基金會榮譽會長鄧中哲及基金會代表趙家藝外孫張健兒,陳去病外孫、中華南社學壇主席張夷,張靜江曾侄孫、水晶晶南潯·“象牛”后裔上海聯誼會會長張文嘉,黃埔四期李友三之孫、江蘇省黃埔親屬聯誼會副會長李宏,民革江蘇省中山博愛服務總隊副秘書長、南京支隊秘書長陳慶琳分別闡述了辛亥、黃埔及中山博愛服務團隊對中山精神的理解與傳承。
之后,孫中山玄外孫王靖遠、黃興曾外孫闞毅、景耀月之孫景曉根、吳忠信侄孫女吳紅、韓恢之孫韓懷慎、吳震修外孫嵇儲儀、許嘉澍之孫許樹錚、陶德琨之孫陶耀善講述了對先輩的理解。李根沄曾孫、李根源曾侄孫,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監事長李維鎮,李樹藩外孫、李恢侄外孫,南京辛亥粥會監事長段齊順主持了座談會第二環節。
江蘇省檔案館征集處處長、口述歷史項目負責人朱振標發表講話,呼吁辛亥后裔與館屆合作,將個人記憶、家族記憶轉化為國家記憶。
在巢建屏之孫巢雷川完成朗誦節目后,座談會進入輕松的“擊鼓傳花”環節,辛亥志士后人或述說家史、或作才藝表演。
據了解,3月11日,部分辛亥后裔將參加孫中山紀念館組織的拜謁中山陵、參觀明孝陵、梅花山活動,及下午舉行的“追憶先賢 繼往開來——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辛亥志士后裔座談會”。3月12日,將參加孫中山紀念館所舉行的“翰墨書香 敬憶友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書法名家邀請展”開展暨“辛亥志士后裔文物史料捐贈”儀式。
(臧磊)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