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的話讓我們農業工作者備受鼓舞!”揚州大學的農機專家張瑞宏教授一直致力于農業機械提升糧食產量的科技研發工作。他介紹,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已經進入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為主的時代,農業機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采用先進適用融合農藝的農機,不斷提升耕作質量,提高耕作生產能力和畝產水平,不僅解放了勞動者的雙手、提升糧食生產效率,也確保了糧食生產穩產增產、節本增效。
“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耕不深,混不勻,播種精度不高,復式作業程度低,是傳統農機存在的主要短板。”張瑞宏介紹,由于耕作的深度較淺,導致秸稈還田埋不深,進而引起秸稈腐熟腐化不完全,增肥效果差。為達到高產高效,張瑞宏帶領團隊研制了機藝融合九道工序耕播機,成功實現一次作業完成犁地、耙田、旋耕、播種等九道工序,促進了農機農藝融合。
“以前播種一畝地需要60斤種子,現在只要35斤左右,一臺機器可以完成九道工序,一小時就能播種8畝地,省時又省力!”徐州市睢寧縣種糧大戶吳中義說。目前,該項目相關科學技術成果已通過江蘇農業機械學會鑒定,多項鑒定結果獲評國際先進和國際領先。“我們的農機技術已經在江蘇大中農場等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得到推廣應用。數據顯示,近年來這些基地的水稻平均增產13.74%,小麥平均增產12.85%。目前,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市場占比已經達到了40%,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技術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張瑞宏表示。
“下一步,我們團隊將繼續投身農機農藝融合新體系創建,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張瑞宏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校對 朱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