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風處處暖,雷鋒精神代代傳。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關工委聯合團委以志愿服務為著力點,精心打造“科文先鋒”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在加快繪就“和美賈汪”圖景中,傳承紅色基因,樹立文明新風,以實際行動當好雷鋒精神的踐行者、推動者。
3月12日,在第47個植樹節來臨之際,為弘揚雷鋒精神,深化校地共建,在賈汪區關工委的協調支持下,“科文先鋒”志愿服務團走進潘安湖小學和徐臺小學開展了校地共建活動。
在潘安湖小學“小青馬四點半學堂”,文理學院的志愿者們采用“科普+實踐+創作”的三維育人模式,引導少先隊員在知行合一中弘揚雷鋒精神,厚植生態文明理念?;顒又?,志愿者張櫻講授“向雷鋒學習”主題團課,通過分享雷鋒的故事,加深同學們對“螺絲釘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志愿者與小學生們互動搶答雷鋒名言,讓雷鋒精神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播撒。隨后,志愿者們以趣味問答開啟環保啟蒙課堂,小朋友爭先恐后舉手搶答。在“瓶子里的春天”書簽制作環節,他們用干花、塑封膜等材料發揮創意,拼貼出獨一無二的書簽作品。在黨員和志愿者帶領下,現場師生分工協作,扶苗培土、提水澆灌,種下了代表著未來和希望的5棵梅花樹和16株紫藤樹苗。
在徐臺小學,經濟學院志愿者們采用“知識宣講+實踐育人+藝術浸潤”的模式,引導廣大師生感悟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增強保護環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黨員志愿者深入班級,將雷鋒故事與新時代楷模事跡相結合,向徐臺小學同學們生動闡釋了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并以潘安湖“百年煤城變生態明珠”的轉型實踐案例向同學們介紹了“植樹節”的由來和植樹造林對潘安湖生態修復的關鍵作用。活動中,志愿者們精心安排了“小樹苗”手工制作課程,指導同學們運用環保材料動手制作創意樹葉,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春意生機。最后,由經濟學院“丹心”宣講團表演的話劇《初心》將活動推向高潮,劇目生動地展現了早期共產黨人敢為人先和堅定信念的精神。現場百余名同學在志愿者們的精彩演出中深受教育,紅色精神在同學們心靈深處生根、發芽。
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關工委與賈汪區關工委建立“校地合作”一年來,創新建立地方“搭臺”,高?!俺獞颉钡暮献髂J?,精心謀劃布局,匯聚組織合力,以高校為圓心,以青少年為對象,綜合開展報告會、講座、調研、培訓、資助、研學、演出、支教等多樣性活動,教育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繪制“校地”關心下一代工作同心圓。 (戚彩霞)
校對 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