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吳中高新區的一處現代化車間內,一排排精密設備正全速運轉,泛著金屬光澤的銀白色纖維從高溫爐中連續抽出。這種名為“連續氧化鋁纖維”的新材料,厚度不足發絲十分之一,卻能在1600℃高溫下保持性能穩定,助力新一代磁懸浮列車突破超導冷卻技術瓶頸,支撐航空航天器跨越極端環境考驗。這一場景,正是江蘇新材料產業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生動縮影。
作為全國新材料產業高地,江蘇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破題關鍵,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全省布局建設15家新材料領域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推動西工大、東南大學等高校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等科研機構形成協同網絡,為企業提供技術策源支持。以連續氧化鋁纖維為例,其突破不僅填補國內空白,更帶動江蘇形成從特種纖維到復合材料、再到終端裝備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全省新材料領域有效發明專利超5萬件,在納米材料、高性能合金等20余個細分賽道領跑全國。
走進江蘇企業生產一線,新材料創新的“星辰大海”觸手可及:全球首條千噸級T1100碳纖維生產線在連云港投產,超高強鋼助力“奮斗者”號深潛萬米;南通石墨烯導熱膜打破國外壟斷,讓5G手機散熱效率提升200%;無錫企業研發的液態金屬血管支架,正推動生物醫用材料走向國際前沿……2023年,江蘇新材料產業規模突破2.1萬億元,在第三代半導體、高溫超導等前沿領域形成47個全國單項冠軍。每項技術的突破,都在重塑全球產業版圖。”
“總書記的講話意義深遠,為我們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路徑,對我們企業而言,這意味著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發投入,將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國裝新材料技術(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小民說,“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計劃在三年內,將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提升至15%,將市場占有率提高20%。”包括進一步加強研發團隊建設,通過高薪聘請、項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國內外頂尖人才加入。同時,建立內部人才培養體系,選拔有潛力的員工進行重點培養;加大研發力度,聚焦前沿材料領域,圍繞氧化鎂、氧化鋯等耐更高溫度的材料開展攻關,爭取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等,推動整個新材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江蘇正以“十年磨一劍”的戰略定力,推動新材料產業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躍升。正如奮戰在研發一線的工程師們所說:“總書記的囑托讓我們深感使命在肩。江蘇有基礎、有能力打造世界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為中國式現代化鍛造更多‘大國重器’的鋼筋鐵骨!”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