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與友人的聚會中,艾平教授送給我一件特殊的生日禮物,一條她親手用苦楝樹的果核制作的項鏈。項鏈呈本白色,一粒粒果核溫潤而飽滿,表面紋路清晰,端莊典雅,古樸大氣,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書卷氣息。
這條用苦楝樹的果核制作的項鏈,令我細細品味艾平和我君子之交的情誼。
記得我在出版社策劃過一套傳記叢書,共8本。傳主都是各領域的大家,有徐悲鴻、傅抱石、唐圭璋等。其中一本寫地理學家李旭旦先生的,因為專業所限,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作者,便求助于艾平。艾平是地理學博士,她的導師正是李老的得力助手,而她本人則是李老的夫人、地圖學泰斗陸漱芬先生的得意門生。艾平很快幫我聯系上了導師和已經90多歲高齡的陸先生。可是導師手頭有重要的課題在做,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寫這本書。挑選作者的事陷入僵局,我也有點心灰意冷,一度想放棄這個選題。然而某一天,等艾平抱著一大堆她精心搜羅的選題資料來找我,我恍然大悟:艾平本人不就是合適的作者嗎?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為了能在南師大百年校慶之際按時交出書稿,艾平放棄所有的休息時間,并日夜兼程,自費趕赴李先生老家江陰和先生其他涉足之地,進一步收集資料,去陸先生在北京的家中探訪。而當新書付梓,艾平興奮地撥通陸先生家的電話時,卻被告知先生剛剛仙逝。仿佛冥冥之中有感應,陸漱芬先生不留遺憾地遠行了,享年94歲。而艾平則遺憾地在辦公室里流下熱淚。
轉眼間,我已到退休的年齡。艾平也即將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然而,我們的友情卻像陳年的老酒,越發香醇濃烈。
我手中這條看似制作簡單的果核項鏈,制作起來一點不簡單,需要在滄桑高大的苦楝樹下,用竹竿撥開草叢,一粒一粒尋找掉落的果子。然后,艾平要將撿回來的一堆果子浸泡在清水中,為它去皮,去果肉,再洗凈,晾干。之后,要將每一粒果核篩選,用砂紙打磨,最后,為果核打孔,再用絲線將它一粒粒串聯起來。
看到艾平被砂紙磨破、纏了創可貼的手指,我不禁雙眼濕潤。
果核項鏈雖然平凡,但它凝結著艾平與我真摯、歷久彌深的情誼。正是這果核般點點滴滴的平凡瞬間,構成了我們生命中美好的風景。
作者:丁亞芳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