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新時代教育創新發展,3月19日下午,南京市第十四中學在學校報告廳舉行政治學習專項活動。黨總支書記賈軍以“當傳統‘六藝’遇上現代‘六育’”為主題,做了一場深刻而富有啟發性的專題報告。會議圍繞“六藝”傳統文化與現代“六育”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展開深入探討,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六育并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探討“六藝”與“六育”之間的聯系。賈軍書記首先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以及現代教育理念中的“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在此基礎上,賈軍書記特別指出,學校提倡的“六育”是在“五育”的基礎上增加了“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
隨后,賈軍書記詳細闡述了“六藝”與“六育”之間的內在聯系:
“禮”與“德”:傳統禮儀教育與現代德育相輔相成,共同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樂”與“美”:古代音樂教育與現代美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射”與“體”:古代射箭技藝與現代體育教育相呼應,增強學生的體質和意志力;“書”與“智”:傳統書法與文字教育與現代智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維能力;“數”與“智”:古代數學教育與現代科學教育相融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射、御”與“勞”:古代射箭與駕馭技能與現代勞動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勞動精神;“禮”“樂”“射”與“心”:傳統禮儀、音樂和射箭技藝與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
賈軍書記強調,傳統“六藝”與現代“六育”雖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們在培養“完整的人”這一目標上高度一致,體現了中華文明對教育的不懈追求。
活動的第二項議程聚焦于“中華教育精神的傳承與創新”。賈軍書記指出,傳統“六藝”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古老智慧,而現代“六育”則凝聚著新時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兩者跨越千年時空,在教育的殿堂中遙相呼應。他強調,傳統與現代的教育理念并非割裂,而是血脈相連,共同詮釋著中華民族對教育的不懈追求。
賈軍書記表示,中華教育精神的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創造性的轉化;創新也不是割裂傳統,而是對傳統的升華。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應當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教育傳統,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推進“六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心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活動的第三項議程是“六藝系列”文化品牌首發式。學校始終堅持“傳承六藝文化涵育幸福人生”辦學理想,通過打造“六藝系列”文化品牌,將傳統“六藝”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六藝先鋒:黨建引領,推動學校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六藝講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職業素養。
六藝師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六藝弘教:注重教學研究實踐,推動教學改革創新。
六藝問道: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強化團隊引領作用。
六藝樂行: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賦能學生全面發展。
六藝行知:深耕團委組織建設,引領學生自主管理。
六藝聚行:凝聚工會夢想信念,共繪教育繁榮藍圖。
通過“六藝系列”文化品牌的建設,學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路徑。
活動最后,賈軍書記總結道:從傳統“六藝”到現代“六育”,中華教育精神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當繼續發揚這種教育智慧,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推進“六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心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此次會議為南京市第十四中學的管理、教育、教學等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全體教職工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行動指南。學校將繼續以“六藝”為依托,以“六育”為目標,推動教育創新,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通訊員 梁丹丹 新江北記者 楊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