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動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新常態”,近日,蘇州市姑蘇區滄浪街道竹輝社區以“黨建+團建”為引領,組織社區網格員與團員青年志愿者成立垃圾分類宣導隊,深入居民小區、沿街商戶,開展為期一周的“垃圾分類新時尚,青春助力我先行”主題志愿服務活動,以青春力量賦能基層治理,讓垃圾分類從“口號”變為“習慣”。
多元宣傳:讓分類知識“入腦入心”
“阿姨,您知道過期藥品屬于什么垃圾嗎?”“菜葉果皮可以丟進綠色垃圾桶,塑料瓶要清洗后投放。”在竹輝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小游園廣場,一場寓教于樂的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吸引眾多居民參與。志愿者們通過發放宣傳手冊、設置互動游戲攤位、播放科普短視頻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分類標準。針對老年群體,網格員還設計“方言版”順口溜,幫助記憶分類規則;面向青少年,則推出“垃圾分類大富翁”趣味游戲,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掌握知識。
活動期間,志愿者們累計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覆蓋居民超800人次。“以前總覺得分類麻煩,聽完講解才發現,分對了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資源再利用!”居民李女士在參與活動后感慨道。
精準服務:從“要我分”到“我要分”
為破解居民“不愿分、不會分”難題,竹輝社區推出“敲門行動+定點督導”雙線服務模式。由網格員帶隊,團員志愿者組成4支小分隊,逐戶走訪居民家庭,贈送分類垃圾袋,并現場演示如何設置“兩桶一袋”(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和可回收物袋)。針對沿街商戶,城管部門聯合志愿者,通過簽訂承諾書、張貼分類指南、檢查分類實效等方式,引導商戶規范處理垃圾。
在垃圾投放高峰時段,垃圾分類督導員駐守小區分類亭:“遇到分類錯誤的居民,我們會用夾子重新分揀,邊示范邊講解,大家看到我們動手,也愿意跟著學。”活動開展以來,社區日均廚余垃圾分出量提升30%,分類準確率達85%以上。
長效機制:青春力量賦能基層治理
垃圾分類非一日之功。竹輝社區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構建“網格員+志愿者+物業”協同機制,將垃圾分類納入團員志愿服務積分體系,并依托社區公示欄開設“紅黑榜”,定期公示優秀家庭和商戶。社區黨委書記夏耀表示:“青年志愿者有熱情、有創意,他們的參與讓環保理念更貼近年輕人。下一步,我們計劃成立青少年環保社團,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更多家庭踐行分類。”
從“新風尚”到“好習慣”,竹輝社區以青春志愿行動點燃全民參與熱情,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綠色動能。這場由青年引領的“垃圾分類革命”,正悄然改變著社區的每個角落,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居民心中生根發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校對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