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說過皮膚科的“神藥”嗎?
很多人皮膚出了問題,往往會選擇忽視,自己網上一搜,發現網上會推薦一些“神藥”,不僅宣稱安全無害、價格低廉,而且用途多樣,藥到病除,讓人看了都心動,甚至覺得不買就是吃虧。
但其實,皮膚科沒有“神藥”!下面就是一些經常被夸大宣傳的“神藥”,讓我們看看它們都是誰。
這5種皮膚藥常常被宣稱是“神藥”
1“神藥”一:爐甘石
有媒體把爐甘石說成是皮膚科醫生才知道的“止癢神器”,認為它能夠治療多種常見病,例如蚊蟲叮咬、蕁麻疹、痱子、水痘、曬傷、汗水浸泡。
2“神藥”二:紅霉素
有人把紅霉素當作新一代“網紅神藥”,特別強調這才2塊錢一支,便宜又好用,不管是蚊子叮了,冒痘痘了,爛嘴角了,腳開裂了,都建議你抹一抹紅霉素。更離譜的是,還會讓你用它來當唇膏來用。
3“神藥”三:“凡士林”
我們平時一般說的“凡士林”(Vaseline),又名“礦脂”“軟石蠟”“石油凍”,是一種從石油餾分得到的礦物油脂。其在神壇也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人為它站臺——“早就告訴過你們,‘凡士林’是萬能藥”。
4“神藥”四:氧化鋅
接著就是氧化鋅——又一款皮膚科“萬能藥”,被有些人稱為“皮膚科第一法寶”“皮膚科醫生的好幫手”,用來除黑頭、去角質、美白遮瑕、預防感染……
5“神藥”五:抑菌止癢膏
這類產品經常宣傳是天然植物配方、草本配方、不添加激素的皮膚抑菌膏。在部分商家的宣傳中,這些產品可以讓患者告別皮膚問題,甚至是“千萬皮膚病患者之寶”。
在電商平臺搜索“抑菌膏”,能找到不計其數的產品,但幾乎都是消字號產品,并不是真正的藥膏。
為什么有人會將某些藥物視為“神藥”?
總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宣傳效應
廠商、藥商或銷售商為了推廣產品和藥品,會通過各種宣傳手段來強調它們的療效和特點,這些宣傳可能會夸大功效,讓人們對它們產生信任。
2.治愈效應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作“治愈效應”,這指的是一個人的信念、期望和態度可以影響他們的健康和治療效果。如果一個人認為某種藥物是神藥,他們可能會更加積極地遵循治療方案,并期待更好的結果,這種心理作用可能會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
3.個人經驗
有些人可能會因為自己或身邊的人使用某種藥物有不錯的效果,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認知模式,并相信該藥物是神藥。這種個人經驗會在國內發達的社交媒體上傳播之后,進而會影響更多人的觀點。
4.缺乏專業知識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醫學知識相對陌生,很難理解藥物的治療原理和機制。所以,在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會更容易相信各種流言蜚語,盲目相信某些藥物的神奇功效。
皮膚科沒有神藥不要迷信任何一種“神藥”
在現代醫學中,很難找到真正意義上的“神藥”,沒有什么藥能同時對很多疾病都有奇效并且還絕對安全。
對于常見的皮膚問題,例如痘痘、濕疹、腳氣、脫發,醫生通常會開處方藥或推薦非處方藥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開藥的時候,醫生會評估病情,看病變范圍、嚴重程度和相關癥狀,綜合評估,然后進行個體化治療。所以說,在用藥前需要咨詢醫生的建議。
請注意,在沒有醫生建議的情況下就盲目使用藥物,這種做法是不太推薦的,主要是因為這樣容易造成不良反應,延誤病情,或者耽誤正規的治療。
既然這里談到了幾種所謂的神藥,這里我們就再扒一扒,告訴你它們都有哪些缺點,以及主要適用的場景。
看了上面的分析,不知你是否認同上面的觀點——皮膚科沒有神藥,不要迷信任何一種“神藥”。
每一種藥物都有自身的限制和不足,甚至有潛在副作用。只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才能發揮最好的療效,并盡量規律用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