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跳舞、原地側空翻、在生產線輔助生產……身懷絕技的人形機器人頻頻上新,它們正從實驗室走向千行百業,走進各類應用場景。如今,有哪些人形機器人已經“上崗工作”?走!一起去看看↓↓
上崗執勤 人形機器人為辦公“加力度”
近日,在浙江杭州濱江區,智能警務機器人“濱小新”正式上崗執勤,它搭載了國產大模型的自主人機交互系統,適用于多個警務應用場景。
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濱江區分局巡特警大隊民警 趙俊強:在日常巡邏中,它配備了防爆安檢功能,同時還可以跟著民警進行武裝巡邏。在群眾服務方面,它可以提供一些應急類、求助類的服務。它還搭載了空氣檢測儀,在突發情況下,可以發現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如果濃度超標,它就會及時報警。
走出家門 人形機器人為文體娛“添熱度”
在體育文娛等領域,人形機器人同樣能發揮專長。上周,兩位特殊的“跑者”亮相浙江龍游半程馬拉松比賽,它們就是身高1米85,體重90公斤的人形機器人“青龍”,它們的參與也為觀眾及選手帶來科技新體驗。
生活陪伴 人形機器人為服務“增溫度”
在居家場景中,人形機器人的服務技能不斷優化。不僅能承擔做咖啡、做飯之類的基礎家務,還能和人類進行有思維、有情感、有溫度的交流互動。
如今,飛燕機器人已經進入多家養老院,為老年人提供智能陪伴、健康管理、緊急響應等功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走進工廠 人形機器人為生產“提速度”
除了服務于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形機器人還成了工廠里的好幫手。
在蘇州的一家車間里,人形機器人幫著取放零件、檢測產品質量、掃碼入庫、搬運物料。在這里,人形機器人還能搭配著干活,協同完成任務。
“具身”指有物理載體
“智能”代表能感知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具身智能”概念。“具身智能”是什么,當機器人遇上“具身智能”,未來有哪些應用值得期待?
其實,具身智能并非新概念。“具身”指的是有物理載體,而“智能”就是能感知、會思考。根據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十大趨勢展望》,具身智能是可以在高變化下做出迅猛、精準反應的高質量、高性能智能系統。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離身智能”。
廣東省具身智能創新中心主任 丁寧:離身智能主要是通過語言文本、圖像來作為數據的支撐,具身智能有了自己身體之后,它就可以通過自己的交互體會,用更多的模態和傳感器來理解外部世界。
舉個例子,拾級而上、攀山越嶺、踏雪而行、避讓撞擊,這個人形機器人叫“天工”,前不久攀爬了一百多級臺階,登上了北京通州區海子墻公園的最高點,成為可以在室外連續攀爬多級階梯的人形機器人。“天工”能在沙地、雪地、山坡等多種復雜地形中,實現最高時速12公里的奔跑,秘訣就在于“具身智能”。
專家表示,具身智能的意義是讓機器人從“專才”走向“通才”。從在特定環境下完成單一任務,到能在開放環境中執行開放任務,未來在地外探索、應急救援、精細化服務等領域大有可為。
廣東省具身智能創新中心主任 丁寧:在家庭環境端茶送水、養老康復,每個人的個體差異還挺大的,它也要理解你的狀態,理解你的實際的需求,來用合適的策略幫你。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形機器人目前仍屬于產業初期。未來,機器人也許像家電、智能手機一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