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蘇聯音樂巨匠肖斯塔科維奇逝世,他的一生經歷了俄國十月革命、斯大林統治、大清洗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深刻地影響了他的音樂創作,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也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交響樂的發展進程。
為紀念這些音樂巨匠,3月14晚,著名指揮家譚利華、著名青年巴揚琴演奏家劉弋維攜手江蘇交響樂團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肖式色彩"音樂會。音樂會上譚利華為觀眾講解了肖斯塔科維奇的傳奇音樂生涯和音樂創作風格,高度評價江蘇交響樂團是具有堅韌品格與精湛技藝的一流藝術團體,觀眾們沉浸在旋律中,掌聲不斷。演出開始前夕,指揮譚利華和青年巴揚琴演奏家劉弋維接受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的采訪。
本場音樂會最為重磅的曲目當屬《第十一交響曲“1905”》,這部作品創作于1957年,是為紀念1905年1月9日在圣彼得堡發生的“血腥星期天”事件。交響曲分為四個樂章,分別是冬宮廣場、一月九日、永恒的紀念、警鐘?!斑@是我最喜愛的一部作品,也是我演的最多的一部作品?!弊T利華對《第十一交響曲“1905”》有著深厚的感情,當晚的演出他還帶來了有著特殊紀念意義的他的老師李德倫演出時用過的總譜,總譜的第一頁用俄文寫著“蘇聯國家交響樂團全體音樂家,敬獻李德倫同志,1958年5月31日。”這一天《第十一交響曲“1905”》由蘇聯國家交響樂團在中國首演,反響非常熱烈,“當時首演后大家都非常受震撼,革命歷史題材的交響曲竟還能寫得這樣震撼、這樣動人。受到這部作品的影響,在此之后,中國作曲家陸續創作出一批革命歷史題材的交響樂作品,王云階《第一交響曲》《抗日戰爭》,丁善德《長征交響曲》,瞿維《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央樂團集體創作的《保衛延安》等等,”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一交響曲“1905”》對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特別是重大歷史題材的音樂作品創作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p>
《第十一交響曲“1905”》是一部有著極強畫面感的作品,在1905年1月9日這個寒冷的早晨,人群聚集在冬宮廣場,向尼古拉二世陳述苦楚,但軍警毫無預兆的向群眾開槍,近二千人死亡、近三千人受傷,血流成河,“第一章描繪的是寂靜的冬宮廣場暗藏殺機,你聽叮咚咚地敲擊聲,那就是不祥之兆,小號吹出來的是冷酷無情的軍警,長笛大提琴像是無辜群眾的哀鳴祈求,突然樂章中出現一個槍聲,群眾被軍警無情的殺害,廣場血流成河,血液滴滴答答的聲音都表現在了樂符中。”肖斯塔科維奇以音樂為載體,記錄了歷史的殘酷與真實。他的作品不僅讓我們回顧過去,更賦予我們面對當下挑戰的力量。
除《第十一交響曲“1905”》之外,當晚還演出了威爾第《西西里晚禱》序曲、比才《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選曲)、張千一交響套曲《我的祖國》第五樂章“絲路音畫”(巴揚琴)、肖斯塔科維奇為雙小提琴與鋼琴而作的五首小品(巴揚琴)?!鞍蛽P琴是一個俄羅斯民間樂器,既可以狂放有力也能夠表達細膩的感情,收放自如,肖斯塔科維奇是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用巴揚琴演繹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我想也能激發樂曲新的生命力?!鼻嗄臧蛽P琴演奏家劉弋維表示,當晚另一首巴揚琴獨奏的曲目是交響套曲《我的祖國》第五樂章“絲路音畫”,這一樂章描繪的是天山瑰麗的自然風光,作曲家通過?巴揚琴迷人的歌唱性旋律,7/8獨特而又豐富的復合節拍律動,把北疆伊犁哈薩克族的浪漫和南疆喀什塔吉克族的豪放,通過慢與快、靜與動、歌與舞的對比充分展示出來,“巴揚琴可以說是一種流淌著東方血脈的西方樂器,這部作品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演奏者在表演巴揚琴時的風格、技法,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文化魅力。”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沈昭
